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务员考试题文景之治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公务员考试题文景之治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汉武帝如何抑制大商人的
大汉天子刘彻少年即位,意气风发,立意开疆扩土,张大汉家声威,于是有帝国双璧卫青霍去病率军北上,历三大战役,尽灭匈奴主力,而这一切开疆扩土的基础乃是帝国的经济实力。这经济实力从何而来呢?
首先当然是汉初的黄老政治和文景之治所积累的深厚国力。然而,汉初的经济放任和自由竞争政策,一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国力,一方面也埋下了隐患。这种自由放任固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也扩大了贫富差距,导致的结果就是富家大族骄奢无度,兼并土地,形成豪门乡党,和官府争利。
汉武帝像
这些富商大贾大搞土地兼并,吸纳平民为奴隶,并以其雄厚的资本从事冶铸铜钱、打造兵器、煮盐等暴利行业,积攒钱财,其中颇有心怀不轨者勾结诸侯王,明里暗里和中央对抗。这种局势的结果就是“县官大空”,也就是皇帝所在的中央政府财政空虚(西汉称皇帝为县官)。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也就是对内解决社会问题“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对外抗击匈奴,汉武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新财经政策,汲取社会财富,以保障大规模的社会政治变革。
武帝财经政策主要目的还是加强中央财权,总体而言即利用帝国力量,通过货币、赋税、行政诸手段,从地方豪强和工商业者手中攫取财富,主要内容有:
五铢钱,又称三官钱
第一,多次改革币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这是釜底抽薪的大招。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桑弘羊主持下,朝廷下令宣布禁止郡国铸钱,将铸钱权力收归中央政府;并成立专门铸币机构,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也叫三官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铜币 。这五铢钱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行用最久,最为成功的货币。
第二,施行盐铁官营和均属平准政策,这是从商人手中争利。盐铁官营即设立盐铁官,对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盐和铁两种商品实行国家垄断经营,从地方豪强和工商业者手中汲取财富。均输平准政策是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均输法系国家经商,直接截取社会财富;平准法即平抑物价,调节市场。
缗钱
第三,施行算缗和吿缗,这是对富商大贾的正面进攻。缗就是用线连串的钱,算缗就是向商人和高利贷者加重征收财产税,实质上是从商人手里大规模回笼货币。告缗更为狠毒,是鼓励民众直接告发逃税者,没收逃税者财产,告发者可获得一半。如此下来,富商大贾们数十年来积攒起来的财富一夜之前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如果说算缗还是正当收取工商业税,那么告缗就已经是明火执仗的抢劫了。
武帝时期的新财经政策是中央集权加强的体现,政府“得民财务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朝廷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贵族的经济势力,极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暂时解决了由于大规模战争和奢侈浪费所造成的困难。然而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汉武帝去世后,这些政策在托孤重臣霍光手中产生变异,这就是后话了。
参考文献
《史记·平准书》
谢谢邀请:
汉武帝刘彻(前140年一一前87年)坐江山的时候,他的祖宗己把江山划封给大大小小的诸候王,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实际上各诸候王拥兵自重,不但执撑兵权,而且还撑握着地方的商业,经济财政大权,架空朝廷,密谋谋反。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扭转不利局面,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命令制定法律,严厉的法律,有效的打击了各诸候王和富商巨贾的势力。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听从郎中主父偃的建议,把诸候国的地头蛇豪强,以及家财三百万钱以上的商人和工商业奴隶主迁到茂陵,置于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汉朝初期,随然在经济上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不得做官,不得骑马,乘车和携带武器,并加倍加征人头税,却把关乎国计民生的铸钱,盐,铁的经营大权,交给了诸候王,富商大贾和工商业主手中。各诸候王,富商大贾,和工商业奴隶主,一方面利用雄厚的资金大量兼并土地,另一方面勾结诸候王反判。在汉武帝北征匈奴的紧要关头,那些冶铁煮盐,囤积居奇,贩运批发,放债收利的富商大贾,高利贷者,工商业奴隶主却袖手旁观,故意刁难汉武帝。面对挑战,公元119年,汉武帝听取御史大夫张汤的建议,毅然采取措施,颁布"算缗命″,命令商人自报财产,向国家交纳财产税,如有虚报满报,查出以后,除把所有财物充公外,并把本人押送边关充军一年。在推行"算缗令″的同时,汉武帝又采纳桑弘羊等人的建议,把煮盐铸铁收归官营。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下令推行"均输平准″,中央政府通过赋税调剂等手段,把市场经营,运输等大权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公元113年,汉武帝下令彻底改革币制,禁止各郡国私自铸钱,一方面命令各诸候国销毁以前的各种旧钱,一方面把铜输到中央,集中统一另造新的五铢钱,从根本上断了诸候王和商人们借私铸钱币发横财的门路。公元前98年,又实行酒榷(专卖)官营,禁止私人酿酒,卖酒,实行酒类专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汉武帝大大的削弱了诸候王和富商巨贾的势力,加强了汉朝中央集权的统治!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汉武帝实行的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措施,都是为了实现自己治理天下,开疆拓土的政治目的。
汉武帝对大商人的实行的措施,也同样是为了政治目的实现。汉武帝关于商人问题的决策和实行,都少不了一个人――桑弘羊。桑弘羊这个出身商人家庭的天才理财专家,为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汉朝建立后,采用黄老之术治国,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也产生了大批的富豪。
汉武帝公元前141年继位后,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主动出击匈奴。取得了很大的战绩,也耗尽了汉朝国库里的财富。为了继续对外战争,汉武帝开始想办法筹钱。
当然,筹钱要从富豪大商人身上想办法,从穷人身上是弄不到钱的。汉武帝启用桑弘羊等人,利用国家机器,实行一系列措施洗劫富豪大商人的财富。
首先,汉武帝任用桑弘羊,孔仅,东郭咸阳(复姓东郭)主持,实行盐铁由国家专营的政策。为朝廷带来极好的财政收入,三人皆因此升官。桑弘羊呢,更由此开始了开挂的人生。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漠北,同匈奴主力决战。汉军铁骑的打造,也应该有桑弘羊的功劳。
在这一年,朝廷财政更加捉襟见肘。为进一步掠夺富人,由汉武帝支持,桑弘羊主持的算缗令和告缗令颁布。
算缗令,即财产税。主要有两方面规定:
一,财富规模大的2缗抽取1算,财富规模小的减半。
二,车船税。拉货的马车抽2算,坐乘的马车抽1算。5丈以上规模的船抽1算。(官人车马除外。)
告缗令规定:
一,对官府隐瞒财产不如实上报的人,没收全部财产,另罚在边境服兵役1年。
二,鼓励告发。告发的人可以获得没收财产的一半。
大规模财富的拥有者,当然拼命的反对。为了少交税,几乎都隐瞒了真实的财产数量。
早有预谋的汉武帝任用酷吏杨可主持告缗令,在汉朝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几乎洗劫了所有的富人财富。朝廷府库盆满钵满,据《食货志》记载,没收的土地,房屋,作坊等财富总量价值达到了上亿的规模。
公元前115年,桑弘羊又主持颁布均输法。这是赤裸裸的从商人手里抢饭吃。
打个比方,南方某地产茶叶,国家就直接收取茶叶做赋税。然后,国家再运到不产茶叶的地方出售,以获取收益。这会让茶叶商人很不爽的。
再后来,桑弘羊又弄出平准法。即国家直接贵卖低买做生意。
国家在价格低时,囤积物资。到价格高时,再卖出。再以茶叶为例说一下平准法。如果市场上茶叶价格低。国家就买进茶叶,囤积起来。到茶叶价格走高,再卖出。这就进一步挤压了茶叶商人的生存空间。
除了这些,汉武帝政府还在货币方面发力。在公元前113年,宣布统一币制,把五株钱作为唯一的合法货币。
本来,汉朝的货币发行在地方手里,各地的货币很混乱。各地富人,再也不能借助货币发行牟利,其中高利贷从业者的损失尤为严重。
公元前97年,政府发现酿酒业利润也颇为丰厚,就宣布国家专营酿酒业。
从此,盐铁酒和货币由国家垄断,再加上财产税,均输法和平准法。不仅是大商人,富人阶层,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和压制。连带着,整个社会上的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不过值得称道是,敛取的财富,汉武帝并没有用于生活中的挥霍,而是用作正途。有了财富的支撑,汉朝大军才能征伐四夷,移民数十万开发边疆,布国威于四方。(本文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此,大家对公务员考试题文景之治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公务员考试题文景之治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