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填报 » 佛山事业单位考什么,公务员考试题题

佛山事业单位考什么,公务员考试题题

www.baizhibai.com 2024-08-2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务员考试题大米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3个问题公务员考试题大米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佛山事业单位考什么

您好,事业单位的笔试一般是通用能力测试(公基+行测),有的只考公基。一般在招考公告中会明确写出笔试内容,届时可留意公告具体要求。

佛山事业单位考什么,公务员考试题题 专业填报

若想要获取更多报考指导,可以关注惠州华图教育,华图祝愿每一位考生能顺利报考,一举成“公”!

您好,我是佛山华图的大米老师。

佛山的不同的事业单位对考试的内容和考生的要求都不一致,具体要视事业单位招聘公告内容为主。

佛山事业单位的笔试一般都是考通用能力测试(也就是公共基础知识+行测),有的会加上公文写作,有的只考公共基础知识,也会有考申论。例:佛山高明区2019年招录事业单位考试中,考试的内容就是公基+行测+申论,申论占比为40分。

如有更多考公问题欢迎咨询和关注佛山华图!

有人知道国家公务员的单位一般都是些什么单位吗

您好,我是佛山华图的大米老师。

感谢您的邀请,

首先,国考的全称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考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为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面向全国举行。

而关于国考考录机关:分为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四个系统。

明朝官员的工资到底有多低?相当于今天多少

明朝政府规定,农民“人给地15亩,蔬地2亩,新耕地免租3年。假设古代耕地种植水平低,只有现代的一半每亩收入300斤大米,南方一年收入2季,北方一年1季。南方农民收入15750元,北方收入15750元。

明代官员的工资低,是相对其消费而言,但就当时整个社会收入水平来说并不低。

在朱元璋当政后期,为了限制官员们拿太多,大笔一挥,把明朝官员工资定为九品十八个级别,每个级别限定死。比如正一品每年是1044石粮食,从九品则是60石粮食。

朱元璋宣布从此只要大明朝在,以后就不许更改!!

但这明显没考虑过通货膨胀的问题,实际上从明朝开国到后期,物价上涨了几倍,这工资到后来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明朝官员的收入其实分为好几块,并不仅仅只有基本工资(俸禄),在后期,奖金,免税补贴,补助等等占据了很大部分。而官员们仅仅就是比基本工资,就已经超过很多明朝普通人全部收入了。

比如说理想状态下,一名正常情况下明朝小地主耕作50亩田地,一年总收入约为100石,扣除各项成本和纳税后收入为70石。全家一年的收入接近正八品(正科级官员)


注:有些同学坚持要问“这相当于现代多钱?”如果你非要知道,就把万历时代的一两银子当成600元人民币(按米价换算),一石米=0.6两银子这么算吧。100石=60000元人民币


按万历年间每石米6钱的价格计算,当时一名北京的普通体力劳动者,年工资约12石,技术工种如马夫年工资约36石,远不如最低的从九品官员。

那为什么都流传说明朝官员工资低呢?因为明朝后期和宋朝后期一样,由于政策的放宽,出现了一个商业繁荣的时代,商人动辄得到上万的财富,与他们相比,明朝官员肯定心怀不满。实际上这个和我们现代改革开放后,一些干部对商人阶级的暴富心怀不满,而逐渐投身商海是一回事。

到明朝后期,朝中官员多半出身于各个地区利益>团体/span>,如浙党,晋党等等,读书人一旦成为官员,马上会被接纳,金钱田地奴仆,接踵而来,得到的财富数百倍于官俸,这就是明朝后期官员各为其主,对朝廷忠诚度下降,日益陷入党争的原因。

明朝中前期,一个一品大员的工资大概是一年1000石大米,然后逐级往下,二品大约700石大米,三品400,四品300,五品200,六品就只有120了,如果是个七品芝麻官,一年只有90石大米。

这一石大米相当于现在的150斤多点,而当时1两银子可以买2石大米,明朝后期由于外来白银大量涌入,物价上涨,但基本上也涨不了一两倍,我们就以1两银子=两石大米计算,一两银子折合今天大约是600-800元人民币,我们以700来计算的话。那明朝一个县令年收入就是45两银子,相当于3.15万人民币,而一品大员就有35万人民币,这放在今天好像有点惨不忍睹。

不过,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收入较高,暂且不考虑他们的生计问题,可这全国上千个县的县令们,该怎么面对这份收入了,毕竟我们知道虽然朱元璋杀贪官杀的很厉害,可贪腐依然非常严重,等朱元璋一死,后世子孙对这官员的贪腐几乎是无能为力了。

除了不少官员本身就是做官为敛财的,也不得不说还有很多官员贪腐也实在没办法,薪资太少,税收收入又低,每个县要管那么多事情,钱不够……

那时候,县令这工资维持一个三口之家没什么大问题,毕竟那时候,一两银子能买300多斤大米,或者百八十斤的各种肉食,或者70尺布,一两银子省的点花就能供一户普通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县令这45两银子,再养个小妾,应该不成问题。

但问题是县令要办事啊,明朝有个叫沈榜的人做过宛平县令,他写过一本《宛署杂记》,当时他所在的宛平县有5个国家编制的公务员,包括八品九品之类的小官,还有38个不固定的吏(执行各种事务的官员),要管全县8万人口,我们想想在古代那种管理条件下,就这几十号人要管这么多百姓那得多要命。

38个吏,国家也会给一定的补助,但仅仅是补助,大部分还得靠县里收上来的赋税来供养他们,而县里面那么多琐碎的事情,38个吏各管一块,也得找很多很多临时工来处理,这些差役你也得给工钱,这些也得要从县里收上来的赋税里出。

那县里有哪些事情要忙呢?

首先就是每月定期的宣讲,就是把朝廷和皇帝的一些政策、精神、法律等等下达到每一个农民。

县令要负责好本县的祭祀工作,不管是祭孔子还是祭天地,要安排好本县的科举考试。

此外,作为靠近京城的县城,宛平还要负责很多杂七杂八的事务,比如负责好外地运送进京物资的开支,负责保障京郊军队的马粮以及运输,还要负责某些国家机关的开支,就这几点,一年就得小几万两,着实是县令的巨大负担。

如果遇上皇帝巡视、上级视察、同僚考察等等,那又是不少开支。

更要命的是,地方税赋收入的减少,朱元璋时期,基本上地方赋税自己留一半,给中央交一半,但越到后面,朝廷拿的越多,到了中后期,地方能保留20%的比例就不错了,这赋税少了,中央又不给钱,地方的事情越来越多,地方官不贪污,很多事情压根就没法干了。

当然,明朝官员更头疼的是皇帝喜欢发纸币(大明宝钞,一种被皇帝滥发而玩坏的纸币),皇帝为了省钱,经常按一定比例,把宝钞作为工资发给官员,等于官员拿一部分纸币和一部分粮食,但很快这个纸币就成了废纸,大臣们明知道皇帝耍流氓,但也无可奈何,直到后来海外的白银流入越来越多,皇帝开始用白银发工资,情况才有所好转,不过到了明朝末期,因为西班牙衰弱和日本锁国等因素,白银流入瞬间停滞,一下子就把明朝财政给崩盘了。

到此,大家对公务员考试题大米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公务员考试题大米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