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务员考试题李白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4个问题公务员考试题李白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古人春运如何回家过年?李白回家一趟花3万
古代出门不易,基本上除了商人,赶考的仕子,赴任的官员,流放的官员外,基本上普通人的生活圈都在方圆数十里之内。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出门很是危险,山高路远,偏僻荒凉处众多,路上遭遇意外和危险的可能性很大,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形态,使长途跋涉没有必要性。。所以大部份人是不会出门冒险的。
既然出门的人少,那类似现在春运的环境就不会出现。古人过年时候,基本上是不会为怎么抢车票,如何回家发愁的。
春运,被誉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一票难求、拥挤不堪,我们也要想办法踏上回家路,而在古代,游子一样归心似箭,可旅途中的困难可真不少。穿越一下,脑补下三代名士的回家囧途。跟他们比比,也许就不会觉得回家太辛苦了。苦不苦,想想海瑞两万五;回家累不累,想想李白蜀道难。
网络配图
李白(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
李白30岁时,在京城宦游一年,拜谒京官不容易,和人打架也打烦了,李白要回家啦!
回哪儿去:从陕西西安走到四川省江油市。(出生地是在吉尔吉斯斯坦没错,但五岁就搬家到江油啦)怎么走:从长安出发,往西走到大散关,走陈仓道,翻越秦岭和大巴山,再沿着金牛道到家。有多远:路途长达1800里,其中600里是平地,1200里是山路。靠啥走:骑马+靠腿走,要多久:一个月。(600里是平地,按每天走100里算,需要6天时间。1200里是山路,按每天走50里,需要24天。)需要多少钱:单程12贯。李白的路上账本:
折合现在概念:回家单程路费3万元,来回路费6万元。
李白家里有钱,啃老就行,无所谓。按他后来翰林院编修的收入计,回家一次路费等于3个月的工资!总结:唐代人回家不易,穿越请谨慎!土豪+徒步爱好者请随意!
欧阳修(嘉定六年,公元1061年)
欧阳修54岁,先父安葬在泷冈已有50年,母亲合茔也已8年,如今官居正二品参知政事,该回家看望两位老人。
回哪儿去:从东京开封府到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江西永丰县),随行有家眷一人,仆役两人。怎么走:从开封做马车出发,走陆路至江州(今九江市)对岸的长江北岸。再坐船经湖口进入鄱阳湖,再顺赣江而上可到家!有多远:陆路约700多公里,沿途除大别山外,皆坦途。水路约300公里,逆水。靠啥走:马车+船,要多久:20天—30天。(陆路坐马车每日走70公里,要走10—15天时间。水路每日走30公里,要走10—15天。)需要多少钱:单程44—67两银子。
折合现在概念:回家单程路费约3.1—4.7万元,来回路费约6.2—9.4万元。
参知政事每年俸银800两,禄米粟100石,折钱1万文,再加上其他供给,及田收入,总收入应在57万元以上。在宋朝做高级文臣,生活无压力!总结:在宋朝还是做文人舒服,不过的得混到文坛领袖的位置,回家一趟才容易!
网络配图
海瑞(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
腊月,嘉靖死在乾清宫。太子朱载厚即位,下诏“释户部主事海瑞于狱中“。之前,海瑞因为抬着棺材和嘉靖死磕,被关进局子。现在出狱了,赶紧回家过年。
回哪儿去:广东琼山(今海南省海口市)。怎么走:从北京做马车出发,途径济南、徐州、合肥、南昌、赣州,直达广州湛江。然后换行水路,从湛江坐船到海南。有多远:陆路约8000多公里加上水路约100里。靠啥走:马车+船。要多久:60天左右,需要多少钱:单程24两银子。
折合现在概念:回家单程路费约1.68万元,来回路费约3.36万元。
回家过年要花半年工资,真是伤不起!总结:明代官道贯通南北,只有有钱有时间,过年回家还是挺方便。不过公务员的待遇低,像海瑞这种清官,生无立锥之所,死无安息之所,过年回家就别想了,洗洗睡吧!古人回家之路竟然如此的艰难,想想交通发达的今天,各位小伙伴有木有觉得很幸福~春节临近,离家再远也要回家看看,和爸爸妈妈多些相处时间,团团圆圆过春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漂泊在外的游子,期盼着回家过年,古今同例!
古人士农工商阶层分明,与现在人略有不同,那时候农民被限制在土地乡村,基本不存在离家远行的可能(服兵役,徭役除外),故基本很少有赶年节回家过年的。
匠工因历史朝代和年份不同,身在匠籍的人,如果不是因大修宫殿,陵墓,战争设施,大部分时间是在原籍的,不需要赶回家,而在外的多是参加以上的活动,不完工或不在轮换期,统治阶层也不会可怜你让你回去过年,所以“工”这个阶层也基本不存在怎么回家过年的问题。
商人这个阶层,是最矛盾的一个。一方面商人重利轻别离,年节前后往往是商事最烦忙的时候,所以大小行商为了钱财奔波于各地牟利是正常的!大商人家资丰厚,拥有豪华专车是一定的,回乡过年没问题,再说他们普遍会雇佣各色掌柜,打杂,基本不用奔波在外。最艰辛的可能是那些小商贩和雇佣商,同上所述,受人雇佣或财力不够,回乡成本太高,多数他们一签几年契约,约满当年回乡过年,如此循环往复,但为了钱或生存,也就忍了。以他们商人的精明,年节前根据路途远景近,一定会选择最方便经济而且分散的方式回去,不会上杆子去花钱找不利索。
至于士这个阶层,就不用说了,官够大或有条件的,则居家迁往任职地,不存在回乡过年的事,小官回家过年大部分奢求,笑话,不仅朝廷不允许,难点工资也回不去,还不如就地纳个妾来的方便实惠,远在他乡照顾父母父母的妻儿也能理解,若镇想回家过年,只有任满调离或机遇巧合了。
所以,古人士农工商不会出现几百上千万人赶集似的奔会家乡过年的场面。
公务员考前祝福诗句
1、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出自:唐代李白《上李邑》
释义:大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2、诗句:存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
释义:今朝金榜题名,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3、诗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出自:清·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释义:不断地借助于风力,让我>扶摇直上/p>
4、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济沧海。
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5、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白缘身在服高层。
出自:宋代王安石《登飞来锋》
释义: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阮籍为太守
十日太守化风清在阮籍的为官生涯中,他只有两次是主动求官的。
第一次求官颇具传奇色彩。一天,阮籍从容地对司马昭说:“我曾去过东平(在今山东),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愿得为东平太守。司马昭觉得难得阮籍主动提出想干差事,旋即任命他为东平太守。赴任那一天,阮籍骑上一头小毛驴,优哉游哉地来到东平。之后,在东平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命人将府衙里层层叠叠的墙壁都拆了,将原来单独的办公室打通,变成僚属们可以相互监督的宽敞的办公大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为了提高公务员执行公务的透明度。接着又精简法令,所作所为,无不令人心悦诚服。仅仅十余日,往日混乱不堪的东平府被整治得井井有条。他觉得东平的事已经做完,仍然骑上毛驴儿溜溜达达地回洛阳去了。后人李白写诗赞曰:“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李白能否胜任县令之职
李白还是很想在仕途上混出点名堂来的。
他二十多岁从老家学习完离开蜀地的时候,就抱着此去要大干一番的志愿。
到京城后,唐明皇给李白的职位是供奉翰林。这个职位相当于御用文人,专备宫中应制而设,其岗位职责就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从事文艺游赏之事,与想象中的政治基本没有关系。可因李白这人浪漫主义太浓重,太骄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皇帝。不但没能给自己带来好的政治前途,反而得罪了许多权贵。他这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在官场是很难混下去的。
以李白的才能当个县令还是可以的,但以他的性情来说就不可能了。
李白有才的要死,狂的要死,又整天想着捞一个官做做,听懂了没有?可是天不遂人愿,他家世不清,唐朝规定就是不让他考进士。这么一来他当官的路可就断了。
其实他要比李贺幸运一点,李贺不能考进士,居然是因为他去世的老爸名叫李晋肃,晋和进士的进谐音,所以必须要避讳。
李白没了科举这条路,那只能走偏门。他想要让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他的梦想是成为大唐盛世里的一位宰相,名垂青史。可惜李白虽说才华出众,但是当个县令估计都不合格。
李白拍马屁的功夫,天下难找到第二个。
偏门也分很多种,李白这种没什么关系,又非常有才华的,就只能利用自己的才华给自己增加成本。为此李白不断给名人写诗词,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比如说他遇到了孟浩然以后,立刻给孟浩然写了一句: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一句话就把孟浩然给逗乐了,立刻是请他大吃大喝。
在自己的好友汪伦送自己走的时候,李白更是借着诗句表达自己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些诗句还都是拍马屁的小儿科,毕竟都是同级别的人,没什么马屁好拍的。接下来这位就不一样了,李白想要凭借拍他的马屁,成为朝中重臣。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新唐书》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永王李璘打算东征,这个时候李白就出现了。他一连串给永王东征写了若干首诗,其中马屁意味最强烈的是第九首:
祖龙浮海不成桥, 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 却似文皇欲渡辽。
这个马屁就拍的有些太直白太夸张了。他把永王李璘比作唐太宗李世民,甚至比秦皇汉武还要出色,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永王李璘可以重用自己。
李白想要靠关系上位,似乎并不靠谱。
李白用诗句拍马屁的功夫,的确是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稍微有点影响力的人,都希望李白能够给他们写首诗。
李白也毫不吝啬,不懂得物以稀为贵,这一系列的诗句也就流传开了。反正这脑子里全是才华,倒一点出来也不会少的。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適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新唐书》
可是李白发现自己的仕途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善,而且快要在长安饿死了。为此李白只好想办法先解决生计问题。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入赘相府的想法,当朝宰相他就不要想了,根本攀不上,所以他就娶了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以此解决温饱问题,顺便希望通过这一层关系往上爬。
- 可惜人走茶凉,前任宰相的孙女婿,谁又会给你什么面子呢?李白并不气馁,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逐渐在豪门大族之间游走,终于,他的诗篇被唐玄宗李隆基给看中了。
- 李隆基觉得他很有才,所以就把他弄到宫里去给他写诗。没错,完全没有什么任职的想法,就是希望李白给他写写诗,跟梨园的那些戏子是没什么区别的。
- 起先李白还是充满了政治幻想,认为接触到了皇帝,什么都好说了。所以李白一口气给杨贵妃写了好几首拍马屁的诗句,流传千古。
结果诗句是写了不少,但是官职是一点都没见着。李白想要做宰相的梦想似乎就这么破灭了。于是他开始饮酒狂歌,放荡不羁起来,最终被唐玄宗给赶走了。
李白太爱喝酒了,这种人做了县令,岂不是苦了老百姓?
李白郁郁不得志,不少人为他感到惋惜,认为他那么有才华,怎么可能不得到重用呢?其实李白身上是有致命弱点的,那就是喜欢喝酒。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新唐书》
他喝酒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喝醉了或许就呼呼大睡,他喝醉了,大嘴巴就开始吧啦吧啦说不停了。唐玄宗一看,好家伙,把宫中的那些秘密都给抖出去这还得了?未免李白知道的太多,传出去太多,唐玄宗索性就把他赶走了。
李白毕生的愿望是成为宰相,其实莫说是宰相,就连一个县令,李白都是管不好的。为什么?因为他豪放的性格,不适合做父母官。
- 有钱就使劲儿花,花完了拉倒,这是当家过日子的样子吗?正如现在某个地级市领导,一口气把地全都卖光了,房价被推得老高老高了,以后二手房迅速疲软了,这该怪谁呢?
- 当家做主讲究一个细水长流,李白显然不是这么个性格,所以他做不了县令。再说了这位大才子是个爱喝酒的主。
- 爱喝酒本身没错,可是每次喝酒就把自己给灌醉了,这问题就不小了。这就好比在开县委常委大会的时候,李白县长喝得醉醺醺的,这大会开的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说李白还是乖乖做一个浪迹江湖的才子好了,后人也乐得李白如此。只是可惜他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总结:李白生在宋朝,那他就完美了。
其实李白是生错了年代,他是因为政审这一关没过,所以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其实这问题根本就不大,他家上一代又不是什么恶人,只是搞不清楚他家上一代是干嘛的而已。
如果李白到了宋朝,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就迎刃而解了。毕竟宋朝对文人的宽松政策,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以李白的才华,努力一点考个进士问题不大,到时候只要别那么狂,莫说是县令,说不定还真的可以成为宰相。可是不狂的话,他又怎么配得上做李白呢?
参考资料:《新唐书》
到此,大家对公务员考试题李白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公务员考试题李白的4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