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赵云公务员考试题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赵云公务员考试题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如果把《水浒传》里拉人入伙的方法用在《三国演义》里会怎样
尼山布衣认为,如果把《水浒传》里拉人入伙的方法用在《三国演义》里完全行不通。理由如下:
1、动机不一样。《水浒传》里的人物动机和目的是替天行道,反贪官不反皇帝;《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打出的旗号虽然是“匡扶汉室”,但都有武装割据、建立自己政权的野心。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建立了魏国;刘备以皇室后裔的身份提出“匡扶汉室”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权建立了吴国,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2、入伙的方式不一样。《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动机的不同,导致他们入伙的方式也不一样,存在主动和被动的区别。《水浒传》里的人物大部分是逼上梁山,是被动的。如林冲是在高衙内等人的步步紧逼下、走投无路,被逼无奈而走上梁山,揭竿而起。《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桥段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结义的目的就是为了投军从戎、匡扶汉室、建功立业。曹操也是主动变卖家产、招兵买马,形成了一方诸侯势力。
3、入伙的手段不一样。《水浒传》里,有“阳谋”也有“阴谋”。如果说“阳谋”的话,就是那些主动上山入伙的,如晁盖、吴用、阮氏三雄等,他们是因为犯了抢劫罪,只有上梁山,宋江带领的江州劫法场的二十多条好汉也是主动上梁山的;那么,宋江为了招揽人才,使用技巧,断了卢俊义、秦明、黄信、呼延灼、凌振、韩滔、彭玘、关胜、董平、张清、索超、郝思文、宣赞、单廷珪、魏定国、朱仝等人的后路,他们的入伙应该是宋江运用“阴谋”的结果。《三国演义》就不同了,曹操、刘备为了吸引人才都是“礼贤下士”,更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
综上所述,由于存在入伙的动机、方式、手段的不同,把《水浒传》里拉人入伙的方法用在《三国演义》里完全行不通。你认为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其实《三国演义》也有许多拉人入伙加入其阵营的桥段,比如刘备当时在公孙瓒阵营所欣赏的赵云,但碍于公孙瓒的情面,不好挖其墙脚。张飞居然也会义释严颜入伙而获益多多。曹操很想拉拢关羽入火而付出了仁至义尽,然而关羽也重情义不为其所动,还有长板坡时英勇无畏的赵云令曹操十分心动,竞传令部下都不许放箭射杀的概念。更有徐晃许诸也是入伙桥段的亮点。吕布贪赤兔马被拉拢入伙董卓成为义子,姜维被逼走投无路入伙被诸葛亮收为徒弟,还有孙策欣赏太史慈勇气的拉拢入伙这些都是比较精彩的桥段。有相同观点的网友可点赞支持,观点不尽相同者尽可吐槽质凝相互交流。毕竟在头条栏目被有幸邀请回答各种不相等同的问题,说实话也就是在这浩瀚的认知海洋里摸爬滚打的历练,浏览别人的精彩文笔来充实自己的阅历,为以后人生风雨后出现彩虹时光的新颖拐点共同分享各自愉悦的心情!
实际《水浒传》里拉人入伙的方式《三国演义》里也在用。
《水浒传》、《三国演义》里的“入伙”方式主要有如下四种:
第一种,犯了法,被逼无奈。当然这是绝大多数人上梁山的方式,比如:晁盖、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阮氏兄弟等等,具体怎么犯的法,书中故事写的很精彩,这里不再详述。那么《三国演义》里和其对应的是曹操、袁绍、袁术、孙坚、公孙瓒、马腾等十八路诸侯,还包括刘备,他们在当时统治者(开始是董卓、后来曹操)眼里不同样是犯了法(不听话,叛逆罪)吗?被逼无奈都自立门户,成立自己的政权,讨伐“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人。
第二种,偶像崇拜,大哥去哪我跟着。《水浒传》中最典型的就是李逵。李逵本来在江州牢房里当差,也属于小公务员,要不是整日喝酒、赌钱,小日子过得也挺滋润。偏偏宋江杀了阎婆惜被发配到江州,改变了李逵的一生。虽然宋江以罪犯身份到江州,但有戴宗(牢营节级)罩着,也没坐牢。宋江通过戴宗认识了李逵,并为李達还赌债。李逵早就听说过山东及时雨宋江,见到本人后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决定终身跟着这位大哥。《三国演义》中这样的“入伙”人物有周瑜、太史慈,他们跟随孙策。赵云,跟随刘备。实际诸葛亮也是,虽然是刘备三顾茅庐请的诸葛亮,但实际诸葛亮早就了解刘备,要不“隆中对”怎么分析得那么透彻?诸葛亮知道刘备仁义并且是皇叔,早晚会成就大事,所以就下决心跟刘备干。他料定刘备要来请他,就故意设了个三顾茅庐的局,以抬高自己的地位。曹操的许多文臣武将也是这样投奔曹操的,因为曹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说白了,谁还没有点儿粉丝呢?
第三种,设计强拉入伙。《水浒传》中最典型的就是卢俊义。本来卢俊义是大名府富豪,生活过得相当好,无论如何也不会上梁山的。但梁山需要卢俊义对付史文恭,于是吴用“下三滥”的手段迫害卢俊义,后来卢俊义不得不上梁山。《三国演义》中徐庶就是这样入曹操那伙的。曹操为了得到徐庶,抓了他的母亲,徐庶是个孝子,所以被迫入曹营。
第四种,投降入伙。《水浒传》中秦明、关胜、呼延灼、张清等都是这样入伙的。他们本来是朝廷官员,是要剿灭梁山的,结果被梁山活捉,被迫投降入伙。《三国演义》中黄忠、魏延、马超等同样是这样入伙的。
总之,虽然《水浒传》写的是“江湖小混混”,不如《三国演义》那么高大尚,但是“入伙”的原理是相通的。大家觉得呢?
到此,大家对赵云公务员考试题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赵云公务员考试题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