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科普 » 绝句是如何进行架构的,阆中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绝句是如何进行架构的,阆中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www.108j.cn 2024-08-27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阆中公务员考试题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阆中公务员考试题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绝句是如何进行架构的

回答:

绝句是如何进行架构的,阆中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科普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公元764年春,杜甫之好友严武突然被朝庭指令再回四川成都镇蜀,由于杜甫也离开成都、正打算从阆中等地出川,严武极力挽留,朋友一场,杜甫留下,作了政府公务员。並且又回到草堂居住,此时的杜甫心情特别好,兴到笔随,题目一时顾不得拟,诗成无题。遂以"绝句"为题。

本诗黄鹂、翠柳交待了季节是春天来了,诗人的心情也很好,白鹭和青天给人一种祥和安静气氛,千秋雪实际应理解为邛崃山脉的积雪未化,几种明丽颜色的出现,展示春天的来临,东吴一词说明诗人的思绪飞扬,来到江南,这种跳跃式思维对于饱经忧患的诗人是多么难得,深沉厚重,舒𣈱开阔,不愧为千古名句!

这是一首七绝。它不过是在五言绝句多加二字而已,可能起源于巜楚辞》,因为它大多为七字。虽然其中往往有"兮"字,但换成其他字即成为七言诗。汉初歌滛也多为七言句,如汉高祖巜大风歌》汉武帝《秋风辞》及至到"齐""梁"的《乐府》大多是七言。及至到唐、再加声律的条件,于是绝诗成立。同时唐人乐章全用当时士人的绝句,可以用弦管歌唱。而《乐府》反而成了"老歌","绝句"成为音乐界"时尚""潮流",形式上五绝与七绝相同。都分三格:曰

律,曰古,曰拗。律绝与五律同沾对法,增以二联,即为七律,古绝与七古平仄同,平仄韻皆如此。此二体也有拗法,独拗绝一种与七律拗体同为杜甫特创。

七言绝句以第一句第二字仄起压平声韻为正格,平起为偏格,至于压仄韻的七绝却少有人做,现将各种平仄格律列图于后:

因为太复杂,手机无法标识符号而作罢。

抱歉!

由于笔者目前正开办《大家玩对联》系列栏目,每天都会产生些许绝句,因此很有必要与友友们分享一下我对绝句的认识。

绝句应如何定义?古往今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两种比较有名:

一是绝句绝句,就是截句,从律诗中截取而来。就是一首七律能截成两首七绝,一首五律能截成两首五绝,也可从长律中截取而来。

第二种说法我认为比较让人信服:一句为句,两句为联,两联为诗。绝句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的诗!事实也如此,两句为联,就能构成一架独轮车,摇摇晃晃推着跑;两联便能构成一架平板车,稳稳当当推着跑。诞生于先秦时代的《弹歌》,我认为也是最早绝句的雏形: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简洁得不能再简洁的八个字,便描绘出原始人类狩猎文明的生活劳动情景。

在律诗出现以前,也已有了五言绝句,如汉无名氏:

遥遥天无柱,流飘萍无根。

单身如萤火,持底报郎恩。

那绝句究竟应该如何架构呢?绝句就首联尾联,去了首就是尾,去了尾便是头,因此必须简洁,也就没有起承转合之说。要说‘’起‘’还是有的,唐代五绝占绝句多数,而首联对仗的又占了绝大多数。所以‘’起‘’,就得以对仗开始。对仗句其实就是一种‘’比兴‘’修辞手法,为中华文化所独有。宋代大儒朱熹云: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前面说的《弹歌》就有这方面特征,基本上也是两个对偶句。这其实与中华传统哲学阴阳五行、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有关,认识一个事物,必须从两方面看,才能正确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如王之焕《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联对仗比兴出白日远山、黄河海流这幅宏大图景,后联更得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伟大哲理。当然,这首五绝有些特殊,不仅首联对仗,尾联也是对仗的。一般说来,尾联对仗的话,全诗很难收得住,会给人一种没说清楚的感觉。这首五绝因饱含哲理,给人一种意境深远,引人沉思的感觉。又如张祜《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首五绝就很能代表五绝如何架构的问题,首联比兴开始,描写一个少小离家,远离故土,身居深宫二十年的白头宫女的悲哀。第三句算是承转,一曲故乡小调,不禁热泪双流。第四句便完美收官。

当然,绝句应如何架构,完全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你的诗能产生美感,引人共鸣,打动读者,怎么来都可以。

问题:绝句是如何进行架构的?从《初春》谈绝句如何架构?

...........

>媒介/strong>

题主没有说明是哪一首初春,老街查了一下,看到3首以《初春》为题目的诗,估计题主指的是王绩的这首。架构就像盖房, 说到诗文章的架构,应该是指章法,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王绩《初春》是一首近体五言绝句,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春来日渐长,醉客喜年光。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

一、第一句 春来日渐长

首句破题,春来,指出春天;日渐长说了一个“初”字, 白昼见长有万物初生之意,首句说出了“初春”。

二、第二句 醉客喜年光

二句承接第一句,说的是自己(醉客)的心情:看到这年的春光很开心。前两句说了时间和人物,而且这个人物是有感情的。

三、第三句和第四句 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

为什么开心呢,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答案,稍觉池亭好,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在很适合喝酒呀:偏宜酒瓮香。

后两句以对仗收尾: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很工整的一副对联。

四、王绩很爱喝酒吗?

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王绩在隋唐两朝为官,因为不拘礼教、嗜酒误事,屡次受人弹劾。唐高祖武德八年,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按照门下省例,日给良酒三升。其弟问:“待诏快乐否?”回答说:“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这句话被他哥哥王通的学生陈叔达听到了,于是他的配给量由三升提高到一斗,时人称之为“斗酒学士”。

《观唐绝句02-斗酒学士王绩有个了不起的哥哥和闻名天下的孙子》

结语:章法的>差别/strong>

王绩的哥哥是隋末大儒,唐朝的几个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温彦博、李靖…… 王通的学生,唐朝大诗人王勃是王通的亲孙子。

中学生的教材中王绩的《野望》是必背诗篇,这是唐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也是王绩山水诗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五律起承转合规矩而完整。《初春》的章法不同,核心在“醉客喜年光”,第一句和三四句都可以说是第二句“醉客喜年光”的原因。

@老街味道

绝句是我国近体诗园地中一束最为瑰丽最为芬芳的花朵,有许多名家骚人都在这一园地中畄下了振撼千古的名篇,成就了我国近体诗园地的万紫千红。作为绝句的近体诗结构相当简单。绝句一般为四句,前两句称为陈情,即基事实叙述或基本情况概括;后两句叫表意,绝句的精彩纷呈主要是由后两句表意的形式和内容造成的。以下举例说明表意的类型。一丶释因评价型。陈情部分提出一种论断或状态,表意部分给出解释丶说明和评价。例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种解释评价应当是客观真实和不容置疑的二、继续阐发型。陈情部分并未充分表达作者心声以及充分表达,作者要持续进行事物情节的完善和发展。重点在于后续的事物发展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带有虚夸等成分。如: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览尽长安花。在绝句诗体中,这类绝句是数量最大的,至少有一半的绝句属于这种类型。三、独立昭示型。绝句陈情部分自身已经比较完整,表意部分给出超出一般意义的启示。例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又如:锄禾曰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攴,粒粒皆辛苦。四、意境深化型。绝句的陈情部分并不完整,需要表意部分给出补充完善,这种完善不能或无法在现实中实现,只好借助于主观的东西使其得到理想的解释和完善。例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呆万里船。又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有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根据表意进行分类大致有这四种,不当之处,敬请提出批评指正。

咸阳人

到此,大家对阆中公务员考试题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阆中公务员考试题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标签:

相关文章

公考分值怎么算,公务员题型考试分数占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务员考试题所占分值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4个问题公务员考试题所占分值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公...

教育科普 2024-10-16 阅读1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