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山东历史公务员考试题目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3个问题山东历史公务员考试题目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1945年山东省管辖范围
1945年8月,下辖14个市(包括济南、青岛、徐州、潍坊4个省辖市)、140个县、2个办事处、2个特区。1950年,将16个专区合并为滕县、临沂、泰安、沂水、德州、惠民、淄博、昌潍、胶州、莱阳、文登11个专区。大体和现在差不多,少了划给河南、河北省的一些县。基本和目前差不多。
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
民国时期山东的行政区划多变,且错综复杂。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成立,山东政区初沿旧制。1913年初,北京政府废府、州,实行道、县制。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废道制,存省、县两级。1932年,南京政府颁令省以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之派出机构,自此省县之间始有行政督察区(后通称“专区”)之区划。1937年“七七”事变后,省内国民党政权、日伪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并立,其辖区犬牙交错。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依然并存,政区交叉。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国民党统治下的政区消亡。
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10月,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人民政权将津浦(今京沪)铁路以西之鲁西地区与冀鲁豫(时称小冀鲁豫)边区合并,称冀鲁豫边区,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当时不再属山东行政区域之范围。1948年8月,根据形势的发展,撤销边区,原冀鲁豫边区鲁境除济宁、泰西两区复归山东鲁中南行署外,其余区、县划属平原省。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鲁西诸区、县复归山东。本文以时为序,力求对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及冀鲁豫边区鲁境政区的变迁作扼要的叙述,以作民国山东历史、革命战争历史和地名文化研究的资鉴与参考。
山东历史合格考答题>本领/h2>
要使用正确的历史名词、历史术语。从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来看,其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或者不给分。
读题时要注意标出重点和关键点,提炼出所有有效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回答问题。
1、在山东历史选择题知识判断的选择上,特别是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有些选择过于积极,如“必要”、“不允许”、“全部”、“只有”等,往往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如果有“可以”、“一般”、“可能”、“平时”等词语,则可以初步判定为正确的选择。
2、排除法。根据材料内容、知识背景将明显不合题的选项pass掉。一一排除,有理有据,择优而取。历史选择题使用排除法的注意事项。不能用你的直觉,而是用理性去排除当你把三项都排除了之后,可以不知道历史选择题正确选项为什么对,但要知道一定选它。利用关键字词排除,有时候材料中隐藏的某个字或某句话能对题目的主题和方向起确定性作用
3、分层法。对材料、问题、选项划分层次,一一对应,选出切合题意的选项。一道难题,要么是材料复杂、主题难以把握,要么是选项所指不明,所以通过分层法可以拨开历史选择题迷雾,揭开材料本质与层次。
山东历史十大名人:孔子、孟子、诸葛亮、王義之……你认识几位?对他们有什么>见解/h2>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孔子和孟子已经逝世了两千多年,我怎么能认识这俩位圣人?诸葛亮和王羲之也已经逝世了一千多年,我也无法认识他们。
你所提的第二个问题,可以粗略地谈一点浮潜的认识。
孔子和孟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一直处于封建社会的主导地位,被尊称为“孔孟之道”。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对封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颇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崇拜。然而面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儒家思想却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直接导致国家被分割和瓦解的悲哀局面出现。因此中国人民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才使中国逐步摆脱贫困,走向繁荣富强之路。
诸葛亮被中国人民称之为富有智慧之人,通过《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诸葛亮的光辉形象誉满全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赔了夫人又折兵”等故事流传天下。
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更是声名鹊起,他所写得书法以‘’入木三分‘’而闻名天下。可以称得起是书法界的皇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到此,大家对山东历史公务员考试题目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山东历史公务员考试题目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