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务员元宵考试题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公务员元宵考试题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古代近代公务员有双休日或休息日吗
有的,中国古代从汉朝开始,官吏就享有法定的节假日了,只是各朝各代的标准有所不同。
据说,古代最早的假日始于春秋时期,晋代陆云在《请吴王观书启》中称:“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但似乎没有全国统一的节假日,也难怪当时正处于战国时代,大家为争霸天下正打得不可开交,哪有这么多时间放假?
汉朝后,全国性的节假日开始正常了。首先是官员们有了法定的休息日,《汉律》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即官吏们每五天就可休息一日,回家洗个澡休息休息。除此之外,冬至、夏至、春节则是全国性的假日,普天同庆,都放假。
而宋朝,则是我国古代放假最多的一个朝代。据统计,宋朝全年法定假期达到110天,其中春节、元宵节、寒食节、天庆节、冬至是大长假,各休假7天;其他什么夏至、上元节、下元节、立春、人日、中和节、春分、春社、清明……都是全国性的假日,假日的名目繁多。
元明两朝的官吏就有点惨了,几乎没什么休假可言。元朝的官吏大概只有16天假日,许多民间节日都禁了。也难怪,北来的蒙古人还不怎么开化,那懂得汉人这么多的节庆文化?而明朝官员则最惨,初期全年只有3天的假日,后来才增加到10天。因为朱元璋认为当官是不应该休息的,应该任何时候都为老百姓上班。不过,民间的节庆假日,他倒是不禁。
清朝则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官吏与百姓的假日还算正常吧,前朝的节假日一般都有,只是放假长短不同而已。民国时期,我们开始大规模学习西方文化,于是,官员与全体国民就有了一个星期天休息日了。
当然,古代的官吏,除了一些法定假日之外,还有丁忧、省亲等私人假期,再加上过去是大社会小政府,官吏的俗务也没有这么多,就算是明朝的官员特别是地方官吏,工作还是算悠闲滴,选个春暧花开的日子,出去游玩游玩,并不是什么难事。
值得一提的是,冬至、夏至、春节三大节日,历朝历代,就算其他节日怎么砍,也不砍这三个节,倒是今天,北方人好像对冬至并不怎么重视的。
过春节和元宵节的风俗分别起源于哪个朝代
春节在民国以前特指立春。古时候称大年初一为“元旦”。辞旧迎新的庆祝活动在人类明确了“年”、“岁”的概念之后就开始了。据说中国人至迟在尧舜之际就开始“过年”了。
但是,在古代历法不一,比如所以大年初一的时间也不一定。比如在“古六历”中,夏历以冬至为一年的结束,以一月为岁首,和现在的农历在时间比较接近;而黄帝历、周历、鲁历则为建子,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所以古代百姓过阳历年时就叫“周朝建子”,一般要包顿饺子。商历建丑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秦用颛顼历,以夏历十月为岁首。汉武帝太初年间恢复夏历并做了一些改革,这就是如今我们后来农历的雏形。
清朝以前,立春,也就是古代的“春节”也是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各府、州、县要搭建春台、春楼,制作土牛,从城外抬进城内巡游,巡游至衙门前时,当地府州主官和下属官员要依次鞭打土牛,叫“打春”,并燃放烟花爆竹。叫做“打春牛”——立春这天习惯上要吃“春饼”。
民国成立后,扬言要移风易俗,规定只许庆祝西历元旦,不让过夏历元旦,并且把元旦、除夕等名称改到公历一月一日和十二月三十一日,这一和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一样。但民间并不买账。民国三年一月,大总统袁世凯下教令恢复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农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所有节日公务员放假一天。而作为对新思潮的让步,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这一规矩延续至今。
元宵节起源的晚一些,是先秦时楚人祭祀至高的天神东皇太一,也就是后世的太乙救苦天尊。楚人于每年第一个月的十五前后燃灯祭祀太一神。至汉武帝时太一神的崇拜成为官方信仰。《史记.乐书》曰:‘汉家祠太乙,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或其遗事。’从黄昏开始,街头巷尾通宵达旦的灯火通明,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到了隋唐之际由于有“宵禁”的制度,唯独正月十五等少数节日可以纵士庶夜游。所以刺激了元宵节的发展。到了宋朝宵禁取消,但元宵节的习俗已经形成,于是就成了古代的狂欢节。
太乙救苦天尊,也就是屈子《九歌》中的东皇太一,非常古老的信仰。
上元张灯,给新的一年带来了光明。
今日腊月二十三,灶君朝天奏事,大家不要忘记祭灶啊!
到此,大家对公务员元宵考试题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公务员元宵考试题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