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李世民公务员考试题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李世民公务员考试题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唐朝如何惩罚行贿受贿的官员
在唐朝受贿600元就要判刑一年,受贿3750元就要流放2000里服刑。据《唐律疏议·职制》规定:“诸监临之官(纪委监察),受所监临财物者,一尺笞四十;每一匹加一等,八匹徒一年;八匹加一等;五十匹流二千里。与者,减五等,罪止杖一百。”
白话文就是:监督的官员要是受被监督人贿赂财务。《开元二十年九月十九日敕》中规定:“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与钱兼用。违者治罪。” 可见唐朝丝绢绫锦等纺织品可以当钱用,受贿1尺打40大板,每增加1匹丝绢,罪加一等。达到8匹丝绢,数额巨大,要判刑1年,每增加8匹,罪加一等。受贿50匹的,流放2000里。行贿的人,罪减五等,那杀威棒打100下。
据《唐律疏议·职制》记载,“诸官人因使,于使所受送遗及乞取者,与监临同;经过处取者,减一等。即强乞取者,各与监临罪同。”
白话文就是:政府公务员出差,接受地方官员的贿赂或者索贿者,与监临官受贿惩罚相同;如果收取过境地官员赠送的礼金,可以罪减一等。
白居易的名作《卖炭翁》中有一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可见丝绢在唐朝作为货币使用十分盛行。由于丝绢具备了钱的功能。《新唐书》卷六三记载: 地方专供的织锦户也必须严格遵照官样,禁止民间私自生产和销售。如私造违样绫锦,勘当得实,先决杖一百。
《新唐书》卷51《食货志》说:“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也就是说,在唐太宗贞观初年,用一匹绢能换一斗米。折合成现在一斗30斤,一斤米2.5元。那么唐朝一匹绢就是75元。依次推算,在唐朝受贿600元就要判刑一年,受贿3750元就要流放2000里服刑。比现在的刑罚严重得多。
为什么李世民能当>天子/h2>
自从李建成当上了太子,兄弟二人就有了间隙,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最后李世民能够当上皇帝,源于两点,一,示人以弱,麻痹对手,赢得时间,玄武门之变前夕,秦王府旧将基本都被调离,且李世民对李建成和李元吉步步退让,造成不愿与其争夺的假象,且身边的尉迟恭,程咬金,秦琼等将领相继被李建成和李元吉调离开,这种假象麻痹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给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争取了喘息之际,二,先下手为强,出其不意,玄武门前夜,李世民与秦王府将领商议兵变事宜,之前秦王密奏李渊说李建成与李元吉与后宫嫔妃有染(这个多半是诬告),李渊定于明日召见三人对质,李世民最后定于在明日早朝时埋伏于玄武门解决二人,所以李世民果敢决断,毫不手软,出其不意,先发制人,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宫李渊,迫其退位,这路要说的是,后世对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多有误解,无论史官如何将这段史料如何美化,但是面对于皇权的诱惑,兄弟相残并不算稀奇,李世民是否被李建成相逼而被迫发动兵变,这里不多叙述,但是我感觉三分逼七分夺,有逼迫和除掉的原因,但是更多的还是李世民自己想当皇帝,个人见解,欢迎补充。
隋朝末年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依据封建宗法制度,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确定其为法定的继任者。但是,在公元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继位的是其次子李世民。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征西讨、战功卓著,有很高的政治声望。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本部兵马猛将如云、兵强马壮。由此,李世民或有夺太子位的野心,秦王与太子的矛盾日显。
二是,太子李建成有意借故消减秦王府兵马,李世民先下手为强,于公元策划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一举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由此,按封建宗法制度、能力声望和当时形势,只有李世民才可继承皇位。
做皇帝这种事儿,虽然不能全靠命,但还真有运气的成分。
原本以最佳老二的身份处于唐王朝的李世民,只不过是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哥李建成做太子、做皇帝。
然而,功劳甚高且羽翼丰满的李世民,又不甘于屈居人下。同时,太子李建成也是个具有危机意识的人,同样也在防范着自己这个二弟。
因此,随着李渊一天天老去,老大与老二之间的斗争,也就日益白热化了。
在李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尤其以李世民的功劳最大,而且朝中有许多文武官员已经依附于他。李建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然与老四李元吉联合起来,以应对李世民。
由于此前嫡三子李玄霸已死,夺嫡之争便在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之间上演了。
到公元626年时,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收买了玄武门守卫常何,带领心腹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率精兵伏于城内,代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宫时,突然发难。
在这场厮杀中,李世民确实运气不错。当时,箭法精湛的李元吉连续三次射杀李世民,结果均未成功。此后,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而尉迟恭等人在击杀了李元吉。
经过这场政变,李世民除掉了太子和齐王,又领兵逼宫,使得李渊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后为禅让,传位了李世民。就这样,原本与皇位无缘的李世民,成功地夺取了皇位,成了李唐王朝的皇帝。
李世民能当皇帝肯定是因为其有本事了,好比一个天生就是当老板的料人,他怎么会甘心为别人打一辈工呢!另外,虽然古代皇位都遵循一个嫡长子继承的法则,别人是没有资格,但并不代表别人就完全没有了希望。
排行老四的朱棣不也当上皇帝了吗,而且当的还挺称职,虽然有点好大喜功的毛病,但还是赢得了“永乐大帝”的美名。当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死了,而且也明确了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但是朱棣还可争取,如果一个人只等着天上掉馅饼,那么饿死就成了迟早的事。
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一部分的天赋,也离不开努力和付出,李世民就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和积极进取的人。
隋炀帝即位后,办了许多荒唐事,因为做好事太急功近利,结果适得其反。本来文帝留下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隋炀帝愣是给折腾的乱七八糟。结果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利益集团浑水摸鱼,隋王朝摇摇欲坠。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山西李氏家族趁势崛起。李渊本身就是隋朝重臣,为隋朝的政权稳定出过不少力,同时也和隋炀帝是亲戚关系,所以迟迟下不了反隋的决心。而李世民就是一个雄才大略、富有远见卓识的人,他认为这是干大事的天赐良机。所以,李世民数次上父亲阐明起兵的观点,终于在公元617年晋阳起兵,第二年便建立大唐朝政权,七年后一统天下。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李世民用了七年时间先后平定了薛举父子、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大军阀割据势力,为大唐朝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
此时此刻,论威望和能力李世民要远远超过太子李建成,但李渊又能废了老大立老二。所以,给了李世民一个天策将军的封号,并允许他有制府招幕僚的权力。这样一来,李世民如虎添翼,很快能臣良将云集。这就为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也提供了成功的保障。
太子李建成日渐李世民的威胁越来越大,想了许多应对措施,包括拉拢李世民手下的将领,想一步一步孤立李世民。但是这些人都表示死心塌地的追随李世民,没办法李建成只好痛下杀手,找机会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只好先下手为强。公元626年7月2日,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上演。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让位李世民,李世民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在位23年,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他本人也勤于政务,虚心纳谏,优待下臣,关心百姓疾苦,另外周围国家都臣服唐朝。所以,历史已经证明,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帝王,唐朝的皇帝由他来坐肯定是选对人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到此,大家对李世民公务员考试题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李世民公务员考试题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