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务员考试题37只羊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3个问题公务员考试题37只羊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50只羊运往青岛还剩多少只
50只羊运到青岛还剩多少只,这是一个模凌两可的问题,这要看在运输途中有没有损耗来决定所剩数量的多少,假如在运输过程中看管不牢导致丢弃了5只羊,那么到达青岛就还剩45只羊,如果50只羊在运输过程中死亡了十只,那么运到青岛的数量是,活羊40只,死羊10只,总数还是50只羊。
谁来说一说古代有年终奖么?能发多少,怎么发
发年终奖的传统,我国自古就有。早在东汉,皇帝就会给官员们发放年终奖,一般是从腊月开始,那时三公和大将军的年终奖相当于一年的工资。宋代皇帝发放的年终奖就有点可怜了,通常就是两坛子黄酒、两石米、5只羊、5石面。这些年终奖还是高级官员的奖励。但年终奖少平时的工资却很高,而且工资各项名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了。除了基本工资,还包括茶汤补贴、差旅补贴、柴火煤炭补贴、厨料补贴。清朝皇帝给大臣们的年终奖算是丰厚了,通常是用荷包包着奖赏赐给大臣们。拿赏赐蒙古亲王的荷包举例,一个大荷包里还有四对小荷包。除了大荷包还有一个小荷包。这些荷包里分别装的是玉石八宝、金银八宝、金银钱和金银锞。
民国时期,掌柜和经理通常会得到几百到几千的大洋做为年终奖,伙计和普通的工人基本上为几块到几十的大洋了。
我国自古就有这种奖励办法,只是奖励的形式不同,古代皇帝看那个大臣对自己的贡献大,就奖励良田、美女、金银财宝和提拔重用,不经研究就可以确定;而现在是经考核后研究上报确定奖励的数额,这是公务员;民企的老板按激效考核的办法确定奖励的办法,谁的绩效考核好就多。
过年时期,职场人士最关心的,就是年终奖的问题,其实这种人文主义情怀,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了。那时候古代官员,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领到,皇帝发放的津贴和物品,但是不同的朝代,年终奖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一进腊月就是,皇帝发福利的时候了,这个福利叫做腊赐,腊月赏赐之一。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这个腊赐除了现金之外,还会发放牛羊肉大米之类的粮食补贴。这些上次都会根据官职的大小分配,官职越高领到的赏赐就越多,据说当时的三公和大将军的年终奖,领到的钱财比他们一年的工资还要多。而宋代,因为他们官员的工资本来就很高,所以他们的年终奖发放的就不是特别的多,但也不是说就什么都没有,每年冬至时期,皇帝都会给官员,发放一个年终大礼包。那这个大礼包都有什么呢?每人五只羊、五担面、五担米,还有两坛黄酒。
宋朝官员的这个年终奖有点像,我们父辈那时候的奖励,重视物质奖励彰显文化。说完宋朝的年终奖,再来说一下清朝的。事实上,清朝是没有年终奖这一说的,但是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年终福利,每到过年的时候,皇帝都会给一些高级官员发放一个荷包,这个荷包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大红包,
荷包分为大中小三类,里边分别装着一些,金银玉石之类的值钱的物什。根据官员的官职大小分别进行赏赐。钱虽然不算多,但这是一份荣耀,表示自己被皇帝看中,因此收到红包的官员也是比较开心的。
那地方官没有年终奖可怎么办呢?他们靠的地方乡绅的供奉,过得还是比京官富足的,而心观因为在皇城根儿下,有皇帝看着,很难得到一些灰色收入。但是因为地方官的,上头有人好办事的想法,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给京官上供买木炭的钱,俗称碳贡,其实都心知肚明,这就是变相的贿赂来往。所以总的来说,京城的官员因为这些上贡,荷包还是比较厚的。
古代确实也是有年终奖的,当然由于那时候没有公司,所以年终奖仅限于政府给官员们发。年终奖分发的形式分为两种:一、腊赐;二、春赐;三、搞副业分钱;
发什么东西呢?咱们来具体说说。
一、腊赐
腊赐起源于东汉时期,到了腊月年关将近,皇帝都会上次大臣不少东西,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年终奖。历史记载啊,皇帝都发些什么呢?
“将军、三公,腊赐钱各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丞、郎各 汉尚书令印万5千。千石、六百石各7千。侍御史、谒者、议郎、尚书令各5千"。
以三公为例,赐钱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那这点东西价值多少呢?有人折算了一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0万块钱吧,这可是不少了。
到了北宋,高官的"年终奖"少得可怜,比如说宰相,也只有5只羊、5石面、两石米和两坛子黄酒——这能值几个钱啊。不过啊,北宋是非常对官员是很好的,所以他们平时的工资很高,官员们也不靠工资过活。
二、春赐
所谓春赐,按照《汉官仪》记载,那是"立春之日”发的钱。比如说像司徒、司空啊,给帛30匹,也就是象征一下罢了。
这就相当于是咱们现在的开年红包。
三、其他年终奖:做生意、放高利贷,利润都能发年终奖
唐朝和宋朝,是允许官员向民间放贷的,官员们可以自己凑钱干,也可以拿着官方的钱放出去。放贷的对象主要是商人——能收回来钱来啊。据说月息能达3分了,
年底收回前来,朝廷拿走一部分利息,剩下的留在官署里,到了年底,就可以发给官员们了,就相当于年终奖了。
还有人觉得,放贷给商人,还不如自己去做生意,于是拿着这些钱下海干事业去了。据说晚唐的军阀、五代十国的将军、宋朝的王爷等等等等,这帮人啊都从事起了房地产事业,如果赔了,用反正也是公款。赚了一般都会给同僚和下属发点儿红包的。
其实,在我国东汉时期,就有年终奖了。只是在以农民自给自足为主的封建社会,古代的"年终奖"基本是官员的专利,只有为皇帝打工的官员们才享有的,其形式也是五花八门。
在东汉时期,年终奖分两次发,春天一次,叫春赐。另一次在腊月,因此叫腊赐,腊赐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年终奖。
据《汉官仪》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钱各20万(相当于黄金20斤),牛肉200斤,粳米200斛(一斛相当于现在27斤)。特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丞、郎各 汉尚书令印万5000。千石、六百石官员各7000(汉代用俸禄代表品级)。侍御史、谒者、议郎、尚书令各5000。
为了让官员们过一个好年,腊赐明显丰厚于春赐。据说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500钱(约为现在的7000元),所以当官的领一回腊赐,相当于一年的工资。
北宋时期属于高薪时代,官员的俸禄包括:钱(正俸),米(禄粟),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差旅费,厨料,薪碳等,。宋代高官工资虽然很高,他们的"年终奖"却不多:宰相级别只有5只羊、5石面、两石米和两坛子黄酒(等于现在的几千块钱)。
清朝的时候,皇帝一般用荷包赏赐大臣,寓意岁岁平安。蒙古亲王的大荷包里,一般装有各色玉石八宝一份,还有四对小荷包,里面装有金银八宝各一份,又有小荷包一个,里面也是装着钱。
年终奖到底从哪里来呢?在古代,高级的官员由朝廷来发放,小官小吏的年终奖则需要他们自己来想办法。
秦、汉、魏晋时期,文件都是写在竹简上,而装竹简口袋,有皮质的、丝织的,还有麻布的,都能卖钱。攒的口袋多了,在年底运到市场上卖掉,这样就有"年终奖"了。南北朝以后,公文主要用纸张,装公文的封套装主要是布做的叫旁囊,将这些旁囊积攒起来,让裁缝改成衣服或者被单,过年时作为"年终奖"发给下属,至于写公文用的纸张,过了保密期限,就能卖废品,卖得的钱,也能发"年终奖"。
唐朝和宋朝,曾允许各政府衙门向民间放高利贷。高利贷的本金,有朝廷拨付的"本钱"和"公用钱",也有官吏们自己凑的集资款。由各衙门派专人放贷生息,进行创收。获得的利润,国家财政抽小头,地方留大头,大部分利息存进了小金库,其中一部分钱到了年底发红包或者年货。
有的衙门嫌放高利贷来钱不够多不够快,索性挪用集资款甚至公款来做生意。包括造酒造醋、贩卖私盐、投资房地产。酒、醋、盐,在大多数朝代都是专卖品,垄断经营,利润可观。而房地产生意,他们也有优势,利用手中的职权在繁华地段低价买入一块地皮简直是小case,盖好的房子便对外***或出租。古时的军阀、将军、王爷、京官(就是在朝中做官),许多都从事房地产开发。而不管是贩卖私盐、造酒造醋,还是投资房地产,赔了,用公款冲账,赚了,自个儿留用,再给其他人发点儿。
据《春明梦录》记载,明清时期,地方官员为获取信息和得到朝中官员的照应,每到冬天,往往以为京官购置取暖木炭为名,向自己的靠山意思意思,此谓"炭敬"。有诗为证:"瑞雪逍遥下九重,行衙吏部挂彩灯。频叩朱门献暖炉,玉做火塘熔炭红"。
其实,炭敬就是给京官的过年礼物,在地方上叫"节敬"。赠送所附的信里不直接说数目,以梅花诗八韵、十韵或数十韵来代替。假如是四十两银子就说是"四十贤人",三百两就说"毛诗一部",显得很高雅。炎炎夏日,地方官员又为京官送上消暑降温的费用,此为“冰敬”。也有诗为证:“赤日炎炎似火烧,京里老爷锦扇摇。欲得晴空展双翅,纳来寒玉配君腰”。实际上,无论“冰敬”还是“炭敬”,都是行贿。
即便这样,一些没有编制的胥吏、书吏、衙役等所得的"年终奖"也是很少的。但是这他们也有创收的方法。以各衙门的书吏为例,虽然没有编制,不拿工资,位低权轻,但如果地方来办事,如果不向部院书吏表示一下,"则屡次驳回",或拖拖拉拉。
康熙年间名臣靳辅曾说:"各省销算钱粮,科抄部,承议司官,虽不乏从公议允之案,然遇值一事,或执己见,或信部胥,任意吹求,苛驳无已……经用钱粮之官,不得不行贿以求之,所谓部费也。"中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以及其他中央部门,掌握着题升,调补,议叙,议处,报销,审理等权力,用手中的职权都有勒索部费的机会。
2020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经典牛吃草问题如何轻松搞定
一、牛吃草模型的概念
原有一片草场,有草M份,草的生长速度为x;此时来了N头牛,每头牛每天吃1份草;则可能存在时间t,牛吃完所有的草。
二、牛吃草模型的解题>思绪/span>
说有一片草场,总共有草量M,有N头牛来吃,且草每天以均匀的速度生长,这些牛一共花了t天把草吃完了。
现在我让你们给这个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怎么建立?
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简单的画出来这个图形:
当然这是个二维图形,你看不出来有什么规律,现在我们把这个模型转化为一维图形,再来看看:
我们把草量化为AB段,即AB段等于M,草在匀速地生长,在一维中就是使AB段变长,我们假设草在B点开始生长,长到C点后牛把草吃完了,牛把草怎么吃才能算吃完呢?就是牛先从A点开始吃先把AB段吃完后再吃BC段,过程如图所示,那么大家看这个模型是不是特别眼熟,这个模型不就是追及问题的模型么。
所以到这里就清楚了,牛吃草问题可以转化为我们行程问题里面的追及问题来描述,即牛和草以一定的速度同向跑,终于过了t时间,牛把草追上了,模型就是上面那个模型,但大家一定要理解AB,BC代表着什么实际意义。
同理我们来推导牛吃草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的公式。我们知道追及问题的公式是,那么AB段对应的是草量M,甲对应的是牛,乙对应的是草,所以这个公式就可以变成 ,其中,我们可以设草每天的生长速度是x份/天,每头牛每天吃草的速度是1份/天,那么上个公式可以转化为:,这个公式就是牛吃草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的公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用牛的头数把牛的速度替换掉了。
三、牛吃草问题转化为相遇>模子/strong>
1.模型: 牛 C 草
假如我现在说草不生长了,反而在匀速地枯萎,那么类似于我们上面讲到的追及模型,草边消失,牛边吃,那么在C点的时候牛把草吃完了,这不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相遇模型么,即换种说法就是草和牛在两地相向而行,在C点相遇了,相遇了就是代表着牛把草吃完了。
2.公式:,公式的推跟追及问题一模一样,这里就不再赘述。
牛吃草的应用
【例题1】有一片草场,草以均匀的速度生长,15只羊可以在20周内吃光,18只羊可以在15周内吃光,问如果有24只羊一起吃,则需要几周吃光?
A.10周 B.11周 C.12周 D.13周
【答案】A。
【中公解析】设一只羊一周吃草量为1,牧草一周的生长量为x,草场可供24只羊吃t周。根据题意可得(15-x)×20=(18-x)×15=(24-x)×t,由第一个等式解得x=6,代入x解得t=10周,故正确选项为A。
【例题2】蓄水池每分钟流入的水量都相同,如打开5个水龙头,2.5小时把水放尽;如打开8个水龙头,1.5小时把水放尽。现打开13个水龙头,几个小时可以把水放尽?
A.0.7 B.0.8 C.0.9 D.1.0
【答案】C。
【中公解析】设1个水龙头1小时的进水量为1,蓄水池每小时流入的水量为x,则根据牛吃草公式2.5×(5-x)=1.5×(8-x)=t×(13-x),解得x=0.5,t=0.9小时,故正确选项为C。
【例题3】 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6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果8人淘水,2小时淘完。如果要求水永远淘不完,则要最多安排多少人淘水?
A.2人 B.4人 C.5人 D.6人
【答案】A。
【中公解析】牛吃草问题。设每个人的淘水效率为1,水匀速进入船内的速率为k,则有3(6-k)=2(8-k),解得k=2,要求水永远淘不完,则要最多安排2人淘水,故正确选项为A。
到此,大家对公务员考试题37只羊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公务员考试题37只羊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